【前言】
为了了解真实的“红色中国”,美国记者斯诺踏上了前往陕北的旅程,会见了众多红军将领,其中有一位大将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。他是这样描绘这位将领的:
那家伙脸蛋红扑扑的,咧着嘴笑,少了两颗门牙,露出两个大窟窿,活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。这人正是当时红15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。
就连毛主席也表扬徐海东,说他是“对中国革命贡献特别大的人”。所以,大家提到徐海东“贡献大”,主要都是觉得他非常无私,乐于奉献。
要是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趋势,徐海东的大贡献不光是给党中央提供了急需的力量,更重要的是他帮中央红军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。徐海东在陕北领导的红15军团,为红一方面军的整顿和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【红军路上的徐老虎】
1925年的时候,徐海东开始走上了革命的路子,还入了党,后来他就照着党中央的命令,参加了北伐大战。
黄麻起义发生后,徐海东被大家推选为黄陂县的中共军事头头,还兼管夏区的区委工作。他领着当地的游击队伍跟敌人斗智斗勇,还悄悄地组织了农民协会和自卫队。
1931年的时候,徐海东当上了红四军十三师三十八团的领头人。
从1927年到1932年,徐海东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火洗礼,是个实实在在从战场上拼出来的大将军。他打仗有个特别之处,就是总爱冲在前面鼓舞大家,然后带着这股劲儿一口气打败敌人。
他打起仗来特别厉害,这事连蒋介石都听说了。蒋介石还特地提起过他,说:“徐海东就像个臭豆腐,一旦沾上了,甩都甩不掉!”
1932年冬天那次反围剿的时候,有一次徐海东带着队伍去帮陈赓的红12师,可眼看敌人势头太猛,再打下去他们那边就快撑不住了。
关键时刻,徐海东指挥两个团分别从敌人的左右两边包抄过去,而他亲自带着一个特务连的勇士,直接冲向敌军,发起猛烈的反击!
对面的敌人也呆了,心想红军这是在搞什么名堂,不要命了吗?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,更是让国军吓得脸色都变了。
只见徐海东冲到跟前,猛地脱下棉袄,接着又把裤子和鞋子都甩掉,只剩一条裤衩在身上,拎着大刀就冲进敌群里猛砍。
这些国军士兵哪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?一下子就被这种猛劲吓得连连后退,徐海东就凭他一个特务连的人马,硬生生地把敌人两个师的队伍给冲垮了!
随后,两包抄部队迅速抵达预定地点,马上发起冲锋。敌人一下子慌了神,以为被重重包围,吓得连武器都顾不上拿,丢了就逃。就这样,我军成功地把局势翻转了过来。
等徐海东后来当上红二十五军的军长时,在接下来的对抗国民党军“围剿”的战斗里,他又靠着自己打游击战的老本事,在国民党军队中灵活穿梭。
突然发起攻击,每次打仗都像有神明相助一样胜利,几乎没吃过亏。从那以后,徐海东在国军里得了个响当当的绰号——“猛虎徐”。
“薛老虎”这个绰号可不是随便叫的,国军里真有这么一位猛将,他就是薛岳。虽然薛岳的名气比徐海东大不少,但若论勇猛,徐海东可一点也不逊色,甚至更胜一筹。
在一场战斗中,徐海东抓住了国军54师的临时指挥官柳树春。
柳树春被抓后,瞧见徐海东,心里头还是那股子倔劲儿,不过对这位抓住自己的将军也有点儿佩服。他就开口问:“军长,您是黄埔哪一期毕业的呀?”
徐海东一听,哈哈大笑起来,觉得对手把他误认为是黄埔出身的人,这可是对自己军事本事的一大夸赞呢。
徐海东呢,他就是实实在在从基层部队一步步干起,拼出来的。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,他不断学习,一点点提升自己,凭借着大量的实战经验,慢慢积攒起了出色的指挥能力。
【毛主席:海东同志,你们日子很阔嘛】
1935年9月份,徐海东领着红25军抵达了陕北苏区,跟刘志丹的队伍碰头了。两队人马聚在一起后,就合并成了红15军团,徐海东就成了这个军团的领头人。
徐海东和刘志丹一起打仗,带着士兵们在劳山战役里打败了敌人的第110师两个团,抓到了3700多名俘虏。之后,他们继续发力,攻下了榆林桥,又干掉了快2000名敌军。
就在徐海东满心欢喜的时候,后面又传来一条让他又惊又喜的消息:党中央和毛主席已经领着红军队伍抵达吴起镇啦。
徐海东心里别提多高兴了,他一直特别佩服毛主席,可之前一直没机会见面。他心里老琢磨着啥时候能见见毛主席,没想到这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。
这天,徐海东带着队伍在富县周边打仗,突然,通讯员跑来递给他一封政委程子华写来的信:
今天下午,毛主席和中央红军的头头们要到咱们军团部来,赶紧通知军团长快点回来。
徐海东高兴坏了,连忙催促道:“赶紧的,咱们回军团部去,毛主席马上就要到了!”一到军团部,徐海东就急着进门去洗脸,生怕给主席留下不好的印象。
洗完脸后,程子华领着毛主席和彭德怀走了进来。还没等程子华开口说话,毛主席就一把紧紧抓住了徐海东的手,亲切地说:“海东啊,你们真是辛苦了!”
徐海东这才发现,原来站在他面前的这位个子高高、长相俊朗的人就是毛主席。他赶紧伸手握住毛主席的手,激动地说:“毛主席,您好啊!我是徐海东,早就仰慕您的大名了,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!”
头一次碰头,毛主席和徐海东都给彼此留下了很深的记忆。简单聊了几句后,他们就开始商量起眼下的形势,并且认真听了徐海东的工作汇报。
午饭时分到了,徐海东瞧着警卫员们一个接一个地捧上饭菜,连忙招呼:“主席,时间不早了,咱们干脆一边吃一边谈吧!厨房的同志猜到您会来,特地准备了几样可口的菜肴呢!”
毛主席微笑着答应:“行,那咱们就来试试这儿的菜肴味道咋样!”
毛主席瞧着桌上的粗粮馒头和肉炖白菜,乐呵呵地对徐海东讲:“海东啊,你们的日子过得挺滋润嘛!”
徐海东笑着说:“为了迎接主席和大家,我们平时吃得可没那么讲究。”
毛泽东主席微微颔首,接着边吃边和徐海东谈论起工作上的事情。
【为革命雪中送炭】
1935年快到11月的时候,走了很长很长路、吃了不少苦的红一方面军,终于到达了陕北地区。
红一方面军出发时有8.6万人,但到最后只剩下7000多人,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了。累得不行的将士们还得跟敌人周旋,没日没夜地东奔西跑,想甩掉敌人的包围。可这时候,红一方面军的钱都快用完了,几乎啥都没有了。冬天一到,陕北冷得要命,他们却还穿着单衣。没办法,主席只好派杨至成去红十五军团,想办法借了2500块大洋来应急。
叶季壮部长后来感慨道:“这简直就是及时雨啊!”
过了好些年,毛主席在一次干部聚会上,满怀感激地说:“记得在陕北那段最苦的日子里,多亏了海东同志伸出的援手,给了我5000块钱!那笔钱,可真是对革命起到了大作用啊!”
而且,战斗结束后得到武器,他会自己挑些好的送给其他兄弟部队。要知道,以前部队间送武器时,毛主席常碰到手下找借口或送些不好的武器。徐海东这种慷慨大方的做法,给毛主席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。
在接下来的直罗镇战役和东征山西的行动里,他严格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行动,带着队伍冲锋在最艰险的突破口,成为了全军乃至所有军人的楷模。
【病倒战场】
1939年9月,徐海东身体好转一些后,就从延安前往了华中地区。他当上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副指挥,还兼任第四支队的司令员。在他的指挥下,新四军在周家岗和定远这两场战斗中成功打败了敌人,赢得了大胜仗。
徐海东在打仗的过程中,因为多次受重伤,身体变得非常差。
1940年,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,徐海东指挥新四军跟日军连连交手,累得不行,老毛病又犯了,最后在皖南的战斗里,他实在撑不住,病倒了。
休息了一会儿,他硬撑着在担架上继续指挥打仗。
得知情况后,毛主席亲自打电话来,嘱咐他安心养病,就算天大的事儿也别管。
徐海东看着这份电报,眼里泛着泪光,心里满是对毛主席关怀的感谢。
因为病情实在太厉害了,徐海东只好离开战场,和病床打起了交道。
【被授大将,徐海东内心有愧】
徐海东怎么也没想到,当初的一句玩笑话,竟然真的实现了。在病榻之上,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,这意味着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!
1955年的时候,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搞起了军衔制度。说到选大将军,毛主席提议让徐海东来当这个大将军。
说起这事儿,别人都没啥异议,倒是徐海东自己心里有点忐忑,毕竟自从当上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大当家后,才打了一仗,就病倒了床上。
后来的日子里,他大多时候都躺在担架和病床上,对解放战争的直接贡献其实不算多,可如今却给了他大将军的荣誉,这让徐海东心里有点过意不去。
正当徐海东琢磨着该如何推辞的时候,周总理不辞辛劳地从北京专程赶到大连探望他。一见到周总理,徐海东开口第一句话便是:
总理,我因为生病休养了好久,给党做的贡献太少,给我大将军衔真的让我感觉太过了,我心里真是又惊又喜呢!
周总理紧紧抓着徐海东的手不放:
海东同志,就别再推辞了,给你大将军衔,是看你为革命立下的汗马功劳,说实话,这衔儿给你,不低也不高,正合适!
经过周总理的耐心开导,徐海东眼眶湿润了,心想这些年尽管自己一直病榻缠身,但党和组织始终惦记着自己,这份情深意重,让他由衷地感到温暖!
1955年的时候,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第一次发军衔,徐海东将军被授予了大将军的头衔,并且他还得到了一级八一勋章、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以及一级解放勋章这些荣誉。
1969年4月,党的“九大”眼看就要开了,可有些人觉得徐海东不该进大会主席团,也都不乐意他出席。
但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徐海东,后来在周恩来等人的帮忙和毛主席的提议下,徐海东参加了党的“九大”。
徐海东坐着轮椅缓缓滑进会场时,毛主席瞧见了,连忙向他摆手打招呼。在座的代表们也都站起身,热情地迎接他,紧接着,会场里响起了阵阵响亮的掌声。
1969年秋天,徐海东去了河南郑州开始新的工作。到了1970年3月25日,徐海东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,那时他70岁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旺润配资-全国有多少个证券公司-配资知名股票配资门户-配资的好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